手臂肌腱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手臂肌腱疼痛通常由过度劳损、外伤、肌腱炎、腱鞘炎、肌腱断裂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减少手臂活动,避免加重肌腱损伤。急性期可使用护具固定患肢,慢性期应避免重复性动作。日常注意调整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冷敷热敷急性损伤48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慢性疼痛或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温度不超过40℃,每次20-30分钟。冷热交替敷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缓解疼痛。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但需严格遵医嘱。
4、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可促进肌腱修复,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肌腱炎。康复训练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包括渐进性抗阻训练和拉伸练习。电疗和光疗也可改善局部微循环。
5、手术治疗对于肌腱完全断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肌腱修复术或腱鞘松解术。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部分肌腱损伤病例。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工作时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肌腱修复。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康复期间可进行轻柔的伸展运动,但需避免过度牵拉患处。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损伤组织修复。
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可进行低强度主动运动、被动牵拉运动及渐进性抗阻训练,具体需根据恢复阶段和医生建议选择。
术后1-2周内以被动活动为主,由康复师或家属辅助完成手指屈伸动作,避免主动用力导致吻合口断裂。可配合冰敷减轻肿胀,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5-10次。此阶段禁止抓握、提拉等需要肌腱主动收缩的动作。
术后3-6周逐步过渡到主动辅助运动,使用橡皮筋或弹簧装置提供轻度阻力,训练手指分指、并指及腕关节旋转。推荐水中运动利用浮力减轻负荷,水温保持32-35℃为宜。若出现疼痛需立即停止并反馈医生。
术后6周后经评估可加入功能性训练,如捏握海绵球、拧毛巾、写字等日常生活动作模拟。力量训练应从0.5公斤小哑铃开始,每周增加不超过10%负荷。职业运动员需在专业康复团队指导下进行专项运动模式重建。
术后康复期间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吸烟饮酒影响血液循环。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促进肌腱愈合。定期复查超声评估肌腱滑动度,若发现粘连需及时介入物理治疗。所有运动计划必须严格遵循个体化康复方案,不可自行增加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