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人体湿气重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药调理、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等方式治疗。湿气重可能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外感湿邪、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
湿气重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肥肉、辣椒等。可以适量食用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山药等。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赤小豆能够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山药可以补脾养胃、生津益肺。日常可以将这些食材煮粥或煲汤食用,有助于改善湿气重的症状。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次运动30-6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避免受凉。长期坚持适量运动,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湿气重引起的乏力、肢体沉重等症状。
湿气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成药,如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胶囊、香砂六君丸等。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等组成,能够补脾胃、益肺气,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气重的人群。藿香正气胶囊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香砂六君丸能够益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
拔罐疗法通过负压作用刺激经络穴位,能够疏通经络、祛除湿气。常用于治疗湿气重的穴位包括背部的大椎穴、脾俞穴、胃俞穴等。拔罐后局部会出现淤血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但皮肤破损、孕妇等人群不宜进行。建议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拔罐治疗,每周1-2次,连续治疗4-6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疗法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刺激特定穴位,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功效。治疗湿气重可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艾灸时要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烫伤皮肤。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周2-3次。阴虚火旺、皮肤过敏等人群不宜进行艾灸治疗。
湿气重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衣物被褥要经常晾晒,防止湿气侵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情绪方面要保持平和,避免过度思虑和抑郁。如果湿气重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饮食上可多食用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材,如茯苓、白术、陈皮等,避免食用生冷寒凉、肥甘厚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