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角膜损伤可能由外伤、感染、干眼症、化学灼伤、紫外线辐射等原因引起,角膜损伤可通过药物治疗、佩戴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角膜外伤通常由异物划伤、外力撞击等因素导致,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轻微外伤可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中重度损伤需用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严重穿孔时需行角膜缝合术。日常应避免揉眼,从事高风险作业时佩戴防护眼镜。
细菌性角膜炎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真菌性角膜炎多与农作物外伤相关。典型症状包括眼睑痉挛、脓性分泌物。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细菌感染可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真菌感染用那他霉素滴眼液,病毒感染需阿昔洛韦滴眼液。佩戴隐形眼镜者需严格消毒镜片。
长期视频终端使用、干燥环境等因素可破坏泪膜稳定性,导致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症状为眼部干涩、异物感。轻症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中重度需联合环孢素滴眼液。建议增加眨眼频率,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40%-60%。
酸碱物质接触角膜后可引起蛋白质变性,碱性物质损伤更深。需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后续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严重者需羊膜移植。实验室操作时应佩戴护目镜,家用清洁剂需妥善存放。
电焊、雪地反射等强紫外线暴露可致角膜上皮点状缺损,称电光性眼炎。表现为剧烈疼痛、睑痉挛。治疗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配合冷敷缓解症状。户外活动建议佩戴UV400防护墨镜,高原地区需加强防护。
角膜损伤后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眼部的活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如胡萝卜、深海鱼等。恢复期间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视力骤降、眼压升高等症状需立即复诊,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以促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