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孕妇晚期血糖高可能对胎儿造成多种不良影响,主要包括胎儿体重异常增长、出生后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妊娠期高血糖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加剧引起,需通过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必要时胰岛素治疗进行干预。
孕妇血糖水平持续偏高会导致胎儿长期处于高糖环境,刺激胎儿胰腺过度分泌胰岛素,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易形成巨大儿。巨大儿可能引发难产、产道损伤,并增加剖宫产概率。胎儿出生后因母体糖源中断,可能出现一过性低血糖,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严重时导致脑损伤。高血糖还会抑制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需及时给予氧疗或呼吸支持。部分胎儿可能出现红细胞增多症,增加黄疸概率。长期追踪显示,此类儿童未来肥胖、糖代谢异常的概率可能升高。
妊娠期高血糖的管理需贯穿整个孕晚期。孕妇应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主食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糙米、燕麦等,分5-6餐进食避免血糖波动。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若饮食运动控制不佳,医生可能推荐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孕期安全制剂。定期进行胎儿超声评估生长速度和羊水量,孕36周后建议每周胎心监护。分娩后需对新生儿进行血糖动态监测,早期开奶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