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管堵塞可通过调整体位、冲洗导管、更换导管、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方式解决。尿管堵塞可能与导管折叠、血块堵塞、尿盐沉积、感染或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
尿管折叠或受压是常见堵塞原因,可尝试调整患者体位,如翻身或抬高导管连接处,避免导管在尿道或膀胱内扭曲。同时检查导管外部是否被压迫,确保引流袋位置低于膀胱水平。若为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协助改变体位以维持导管通畅。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可清除血块或尿盐结晶。操作需严格消毒,注射器缓慢推注10-20毫升生理盐水,反复抽吸直至引流恢复。若冲洗无效,可能存在较大血块或结石,需进一步处理。冲洗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或血尿加重。
导管老化变形或球囊破裂可能导致堵塞,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新导管。选择合适材质与型号的导管,硅胶导管适用于长期留置。更换前需排空球囊,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若为感染相关堵塞,新导管需配合抗生素使用。
感染引起的黏膜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前列腺增生患者可配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缓解梗阻。存在膀胱痉挛时,可短期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减少导管刺激。
严重结石或前列腺增生需行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前列腺电切术等解除梗阻。术后可能需暂时留置较粗的三腔导尿管持续冲洗。尿道狭窄患者需行尿道扩张术或成形术,长期反复堵塞者可考虑膀胱造瘘。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定期清洁导管接口,观察尿液颜色与引流量。长期留置导管者每月更换一次,出现发热、血尿或引流骤减时立即就医。避免牵拉导管或自行调整球囊注水量,集尿袋建议每3天更换一次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