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厌食症孩子不吃饭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胃肠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小儿厌食症主要表现为长期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部分小儿厌食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或近亲中有食欲不佳的情况,孩子出现厌食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孩子从小食欲较差,但生长发育指标基本正常。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偏好,避免强迫进食,可通过少量多餐、食物多样化等方式逐步改善。
喂养方式不当是小儿厌食症的常见原因,如过度喂养、餐前零食过多、饮食不规律等。孩子可能因胃肠负担过重而抗拒进食,或对单调食物产生厌倦。家长需调整喂养策略,固定进餐时间,限制两餐间零食,并鼓励孩子自主进食。可尝试将食物做成趣味造型,增加孩子进食兴趣。
小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等疾病,导致食欲下降。这类情况常伴随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醒脾养儿颗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家长需注意孩子腹部保暖,避免生冷刺激食物。
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会直接影响味觉敏感度和食欲。这类孩子往往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免疫力低下等表现。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锌剂如赖氨葡锌颗粒,或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日常可适当增加瘦肉、动物肝脏、贝壳类等富含锌铁食物的摄入。
紧张的家庭氛围、过度关注进食、入学适应不良等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孩子拒食。部分孩子会通过不吃饭表达情绪或获取关注。家长需营造轻松就餐环境,避免餐时训斥,可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缓解孩子焦虑。若情况严重,建议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对于小儿厌食症,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强迫喂食或过度焦虑。可记录孩子的饮食日记,包括进食时间、食物种类、进食量及反应,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日常注意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保证适量运动,建立规律的作息。若孩子出现明显体重下降、脱水或伴随其他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评估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