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大便可以查出哪些疾病

1.54万次浏览

陈国栋 副主任医师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检查大便可以查出胃肠炎、消化道出血、肠道寄生虫感染、结直肠癌、乳糜泻等疾病。粪便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无创检测手段,通过分析粪便的性状、成分及潜血等指标,有助于筛查和诊断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1、胃肠炎

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胃肠炎患者的白细胞增多或脂肪球异常。细菌性胃肠炎可能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体,病毒性胃肠炎常见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多呈水样或黏液便,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同时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2、消化道出血

粪便潜血试验能检测出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柏油样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可见鲜红色血便。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云南白药胶囊、凝血酶冻干粉等。持续出血需及时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3、肠道寄生虫感染

粪便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蛔虫卵、钩虫卵、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蛔虫病可见黄褐色条形虫体,贾第鞭毛虫感染会导致脂肪泻。儿童常见蛲虫感染,夜间肛周可检出虫卵。治疗需使用阿苯达唑片、甲硝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药,重复进行粪便检查确认虫体清除。

4、结直肠癌

粪便DNA检测能发现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潜血试验阳性率较高。肿瘤位置较低时可见粪便变细、表面带血或黏液。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相关粪便减少。确诊需结肠镜取活检,早期可行腹腔镜切除术,晚期采用卡培他滨片、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综合治疗。

5、乳糜泻

乳糜泻患者粪便检查可见脂肪泻和未消化食物,粪脂定量测定超过标准值。该病与麸质过敏相关,典型表现为恶臭油腻的灰白色粪便。血清学检查显示抗肌内膜抗体阳性,确诊需小肠活检。治疗需终身无麸质饮食,补充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片等营养素。

日常应注意观察粪便颜色、性状和频率的变化,出现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排便,避免长期滥用泻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粪便潜血筛查,50岁以上建议每1-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检查前3天需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维生素C补充剂等可能干扰结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