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系统损害,需定期监测并综合管理。
高血糖可损伤视网膜微血管,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或飞蚊症,进展期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激光光凝术等。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检查。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是主要特征,初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临床常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延缓进展。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比值有助于早期发现。
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是典型表现,可能出现刺痛、麻木或感觉减退。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可改善症状。日常需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引发感染。
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共同作用导致足部溃疡,严重时可能需截肢。治疗包括清创换药、负压引流术等。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热水烫伤。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常见症状包括胸闷、气促。控制血糖同时需管理血压血脂,常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建议每3-6个月进行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每日摄入膳食纤维不少于2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出现视力下降、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