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中耳炎如何治疗

2.29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过敏反应导致的中耳炎可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用药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2、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鼓膜未穿孔者可尝试咽鼓管吹张术改善通气功能。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进行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3、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考虑鼓膜修补术或乳突根治术。伴有胆脂瘤形成者需行乳突切除术清除病灶。严重听力下降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听骨链重建手术。术前需完善听力检查、颞骨CT等评估,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4、日常护理

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洗澡时使用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

5、中医调理

风热袭耳证可用银翘散加减,肝胆湿热证可用龙胆泻肝汤。外治可选用黄连滴耳液或鱼腥草滴耳液。针灸可取听宫、翳风、合谷等穴位。艾灸适用于虚寒型慢性中耳炎。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建议在正规中医机构进行。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自行掏耳,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面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听力,慢性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保持规律作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时及时治疗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