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高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合理分配餐次等方法改善。高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高血糖患者需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优质蛋白的比例。每日饮食中蔬菜应占餐盘一半,选择清蒸、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优质蛋白可从鱼类、豆制品中获取,避免油炸或红烧做法。主食建议用糙米、燕麦等替代精制米面,每餐控制在拳头大小分量。
碳水化合物总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优先选择复合型碳水化合物。避免食用白糖、蜂蜜等简单糖类,限制糕点、含糖饮料摄入。可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将每日主食分为5-6份,均匀分配至各餐。注意隐藏碳水来源如勾芡汤汁、加工肉制品中的添加糖。
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可多食用西蓝花、菠菜等绿叶蔬菜,以及苹果、梨等带皮水果。杂豆类如鹰嘴豆、芸豆既可提供植物蛋白,又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需注意逐步增加纤维摄入量,避免短期内大量食用导致胃肠不适。
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如全麦面包、希腊酸奶、大多数坚果。这类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能避免餐后血糖剧烈波动。搭配食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可进一步降低整体餐食的升糖负荷,如鸡蛋搭配全麦吐司,坚果搭配水果。
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日安排3次主餐和2-3次加餐。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水煮蛋或少量坚果,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引发低血糖。晚餐不宜过晚,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发现个体对特定食物的血糖反应差异。
高血糖患者除饮食控制外,需配合规律运动和血糖监测。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诊时携带饮食运动记录供医生参考。注意预防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应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现糖尿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