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怀孕初期确实存在较高的流产风险,多数发生在妊娠12周前。流产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激素水平不足、子宫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孕妇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产检。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这类流产通常发生在孕8周前,表现为阴道流血和腹痛,超声检查可能显示胚胎停止发育。孕妇年龄超过35岁或夫妻一方存在染色体问题时风险更高。黄体功能不足会导致孕酮分泌不足,子宫内膜无法维持胚胎着床,可能伴随月经样出血和妊娠反应突然消失。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可能加重这一情况。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可能限制胚胎生长空间,流产前可能出现反复阴道少量出血。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可能在无宫缩情况下发生胎膜早破。
少数情况下,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直接损害胚胎。孕妇接触大剂量辐射、甲醛等有害物质也可能干扰胚胎发育。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会导致胎盘血管血栓形成,这类流产多发生在孕10周后,可能伴随抗核抗体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异常。严重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或子宫肌瘤压迫宫腔时,流产风险也会上升。
建议孕妇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提重物和长时间站立。饮食注意补充叶酸和优质蛋白,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出现持续腹痛或阴道流血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评估胚胎状况。对于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或黄体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