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眼眶凹陷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脱水、甲状腺功能减退、眼部外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营养补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眼眶凹陷通常表现为眼周皮肤松弛、眼球内陷、视觉疲劳等症状。
部分人群因先天骨骼结构或脂肪分布异常导致眼眶凹陷,通常伴随家族遗传史。这类情况若无视力或功能影响,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若影响外观可考虑填充手术,如自体脂肪移植或玻尿酸注射,需由整形外科医生评估后操作。
长期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或蛋白质可能导致眶周脂肪流失,引发凹陷。常见于消化吸收障碍或极端节食人群。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牛奶、鸡蛋、深海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和脂溶性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或复合维生素片。
严重腹泻、高热或饮水不足会导致体液丢失,使眶隔脂肪体积暂时性缩小。表现为眼窝加深伴皮肤弹性下降。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同时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观察24小时无改善需就医。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引起黏液性水肿和面部特征改变,可能伴随眉毛外侧脱落、皮肤干燥。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避免自行调整药量。
眶骨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脂肪组织移位或萎缩。急性期会出现淤血、肿胀,后期可能形成凹陷畸形。需通过眼眶CT明确损伤程度,轻度骨折可用醋酸泼尼松龙片减轻炎症,严重者需行眶壁修复术联合脂肪填充。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用眼导致眼周肌肉疲劳。佩戴框架眼镜者需定期调整鼻托高度防止压迫。中老年人群可适度按摩眶周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含维生素E的眼霜延缓皮肤老化。若凹陷进展迅速或伴随视力下降、复视等症状,应立即就诊眼科或内分泌科排查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