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侵犯和转移

5.25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前列腺癌的侵犯和转移通常表现为局部浸润、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前列腺癌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患者定期筛查,出现排尿困难、骨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局部浸润

前列腺癌局部浸润多见于包膜外侵犯,可能向精囊、膀胱颈部等邻近组织扩散。发病与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有关,常伴随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临床可通过直肠指诊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初步判断,确诊需依赖穿刺活检。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放射治疗,药物可选比卡鲁胺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最早累及闭孔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可能与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扩散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或盆腔疼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淋巴结肿大。病理分期为N1期时需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药物常用阿比特龙片联合泼尼松片,放疗可针对转移灶进行姑息性照射。

3、血行转移

血行转移以脊柱和骨盆等骨转移最常见,与前列腺静脉丛与椎静脉系统交通有关。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骨痛、病理性骨折,核素骨扫描可发现多发性浓聚灶。治疗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破坏,联合多西他赛注射液进行化疗,严重脊髓压迫需椎体成形术。

4、神经侵犯

肿瘤沿神经周围间隙扩散是前列腺癌特有转移方式,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相关。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或会阴部放射痛,MRI可见神经束增粗。保留性神经的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可配合真空负压装置改善功能,疼痛明显者使用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痛。

5、远处器官转移

晚期可转移至肺、肝等实质器官,多因肿瘤细胞经血循环播散导致。胸部CT可能显示多发结节,肝功能异常提示肝转移。全身治疗以新型内分泌药物恩扎卢胺软胶囊为主,局部病灶可考虑立体定向放疗,肝转移灶必要时行射频消融。

前列腺癌患者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硒元素。规律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避免久坐压迫会阴部。每3-6个月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影像学检查,骨转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钙。出现新发疼痛或体重下降需警惕进展,所有治疗均应在泌尿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