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炎症状可能由细菌感染、久坐不动、尿液反流、免疫异常、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会阴疼痛等症状。前列腺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细菌感染是前列腺炎的常见原因,病原体可能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见致病菌。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排尿灼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
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压迫前列腺,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司机、办公室职员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避免穿紧身裤,可通过慢跑、深蹲等运动改善盆腔血流。
排尿时膀胱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尿液反流至前列腺导管,化学刺激引发炎症。常见于排尿习惯不良者,表现为排尿后滴沥、夜尿增多。可尝试盆底肌训练,必要时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功能。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导致无菌性前列腺炎。这类患者前列腺液检查常无病原体,但存在持续疼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配合微波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长期焦虑、抑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前列腺功能。患者除典型症状外,常伴有失眠、乏力等表现。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等方式调节情绪,必要时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改善睡眠。
前列腺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性生活有助于前列腺液排出,但需注意卫生。骑自行车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建议选择软座垫。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血尿、高热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定期进行前列腺按摩,但须由专业医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