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需要打破伤风针的情况主要包括伤口被土壤或粪便污染、深而窄的刺伤、动物咬伤、烧伤或冻伤后皮肤破损、以及生锈金属物品造成的伤口。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该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接种破伤风针能有效预防感染,建议在受伤后24小时内完成注射。
皮肤被土壤或粪便污染的伤口需要打破伤风针。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和动物粪便中。当伤口接触这些污染物时,细菌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这类伤口即使表面看起来较小,也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受伤后应及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深而窄的刺伤需要特别警惕破伤风感染。这类伤口包括被钉子、木刺、针头等尖锐物刺伤的情况。伤口通道深且开口小,容易形成缺氧环境,为破伤风梭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伤口内部可能残留异物,进一步增加感染概率。即使伤口出血不多,也不能忽视潜在的感染风险,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动物咬伤后可能需要打破伤风针。哺乳动物口腔中存在多种细菌,咬伤可能导致混合感染。特别是野外动物或未接种疫苗的宠物咬伤,感染风险更高。咬伤通常伴有组织挤压和撕裂,伤口边缘不规则,清创难度较大。除破伤风疫苗外,狂犬病暴露预防也需要根据情况同时考虑。
烧伤或冻伤导致皮肤屏障破坏时建议接种疫苗。大面积皮肤损伤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特别是二度以上烧伤或深度冻伤。受损皮肤失去保护功能,坏死组织成为细菌滋生的培养基。这类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治疗,破伤风预防是其中重要环节。医疗人员会根据伤口情况和患者免疫史决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被生锈金属物品划伤或刺伤后通常需要打破伤风针。虽然破伤风与铁锈无直接关系,但生锈金属往往存在于户外或污染环境中,可能携带破伤风梭菌。金属表面粗糙多孔,更容易附着细菌。这类伤口即使较浅,也存在潜在感染风险。受伤后不要自行用土办法处理,应当进行专业医疗评估。
保持伤口清洁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受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可见污染物。避免用嘴吹伤口或涂抹未经消毒的物质。小而浅的清洁伤口感染风险较低,但若对伤情判断不确定,仍建议就医咨询。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是更有效的预防手段,成人每10年应加强免疫一次。特定职业人群如农民、建筑工人等可缩短加强间隔。出现肌肉僵硬、吞咽困难等可疑症状时须立即就医,破伤风发病后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