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白天消晚上又起怎么回事

6.4万次浏览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白天消退晚上复发可能与昼夜节律变化、过敏原接触时间差异、皮肤屏障功能波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瘙痒性风团、皮肤划痕征加重等症状。可通过避免搔抓、冷敷缓解、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方式干预。

1、昼夜节律影响

夜间人体皮质醇水平下降,组胺释放增加,导致荨麻疹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夜间惊醒。建议保持卧室温度18-22摄氏度,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2、夜间过敏原暴露

床单尘螨、羽绒寝具或宠物皮屑可能在夜间集中接触,诱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典型症状包括鼻塞、眼结膜充血等。每周用60摄氏度热水清洗寝具,使用防螨面料床品可减少发作。

3、皮肤屏障昼夜差异

夜间经皮水分丢失量较白天增加30%,皮肤干燥加剧瘙痒-搔抓循环。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如薇诺娜特护霜),避免使用碱性洗浴产品。

4、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该类型约占慢性荨麻疹的60%,可能与抗FcεRI自身抗体有关,表现为风团持续6周以上。可检测血清总IgE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治疗需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如依巴斯汀片)和免疫调节剂。

5、感染灶诱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等隐匿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加重症状。伴随口臭、后鼻滴漏等症状时,建议完善C13呼气试验或鼻窦CT,根治感染后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

记录每日发作时间、饮食及环境变化有助于识别诱因,慢性患者需连续服药3-6个月。穿着纯棉宽松衣物,避免摄入含组胺的发酵食品。症状持续超过6周或出现血管性水肿时,应及时至变态反应科进行过敏原检测和免疫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