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效果与病因密切相关,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通常需要长期管理,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去除诱因后多数可缓解。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目前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羟基脲片、阿那格雷胶囊等细胞减数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计数,干扰素α-2b注射液可调节骨髓造血功能。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预防血栓或出血并发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由缺铁性贫血、感染或肿瘤等疾病引发,治疗原发病后血小板水平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血小板升高,在感染控制后1-2周内可自行回落。
极少数难治性病例可能对常规药物治疗反应不佳,需考虑血小板单采术快速降低血小板负荷,或评估是否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严重血栓事件的患者需要联合抗凝治疗,但存在出血风险需严格监控。某些基因突变类型可能影响药物敏感性,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
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血液黏稠,减少高脂肪饮食以防血管内皮损伤。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与四肢血管评估。出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或异常出血时应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骨髓穿刺和JAK2基因检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