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贫血需要检查血常规、铁代谢检查、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骨髓穿刺、溶血相关检查等项目。贫血可能由缺铁、造血功能障碍、溶血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基础检查,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判断贫血程度及类型。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则可见大红细胞增多。血常规还能反映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帮助鉴别血液系统疾病。
包括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和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铁代谢检查能区分缺铁性贫血与其他类型贫血,慢性病贫血患者铁蛋白可能正常或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能明确营养性贫血类型。维生素B12缺乏可能伴随神经系统症状,需要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疾病鉴别。长期素食者、胃肠手术后患者需重点筛查。
骨髓穿刺检查适用于原因不明的贫血,可评估造血功能状态。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骨髓增生低下,白血病可能发现原始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能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提示铁粒幼细胞贫血。
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结合珠蛋白等。溶血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增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可诊断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烹饪使用铁锅有助于增加膳食铁摄入。适度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重度贫血者需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遵医嘱补充铁剂或维生素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