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肝脏检查可通过肝功能检测、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肝穿刺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肝脏检查方式主要有肝功能检测、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肝穿刺活检等。
肝功能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分析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评估肝脏代谢、合成及解毒功能异常。适用于肝炎、脂肪肝等疾病的初步筛查,但无法直接显示肝脏结构变化。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成像,能清晰显示肝脏大小、形态及血管分布,对囊肿、肿瘤、脂肪肝等病变敏感度高。该检查无辐射、可重复进行,但受肠道气体干扰时可能影响图像质量。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以提高显像清晰度。
CT扫描通过X射线断层成像可检出1厘米以上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对肝癌、血管瘤等诊断价值较高。增强CT能更准确区分病灶性质,但需注射碘对比剂,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检查时需去除金属物品避免伪影干扰。
核磁共振成像通过磁场和射频波生成三维图像,对肝硬化、早期肝癌等病变分辨率优于CT,且无电离辐射。特殊序列可评估肝脏铁沉积、脂肪变性等代谢异常。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
肝穿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获取肝组织标本,是诊断肝炎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需卧床观察6小时预防出血。病理结果可明确病变性质,但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肝脏检查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方式,常规体检可优先进行无创的肝功能检测和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时需遵医嘱完善CT或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检查前后应避免饮酒、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获取准确结果。长期服药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部分药物可能影响检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