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排尿时外阴灼热可能与尿道炎、阴道炎、外阴炎、尿路感染、外阴皮肤过敏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表现为排尿疼痛、灼烧感、分泌物异常等,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尿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淋球菌等。排尿时尿道口及外阴可出现灼热感,伴有尿频、尿急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及分泌物检查。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滴虫性阴道炎或霉菌性阴道炎可能因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阴导致排尿灼热,常伴随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需通过阴道分泌物镜检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霉唑阴道片等药物,配合复方苦参洗剂外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选择棉质透气内裤。
外阴皮肤因摩擦、潮湿或化学刺激引发炎症时,排尿时尿液刺激患处可产生灼痛。表现为外阴红肿、皮疹或皲裂。建议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减少穿紧身裤摩擦。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
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可能放射至外阴产生灼热感,多伴有腰痛、发热。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治疗需遵医嘱服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菌药物,配合三金片辅助治疗。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道。
卫生巾、避孕套或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排尿时刺激过敏部位引发灼热。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抗过敏。严重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建议选择无香型护理产品,新用品使用前需做皮肤测试。
出现排尿灼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妇科或泌尿外科,完善白带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及游泳,每日更换消毒内裤。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多食用冬瓜、绿豆等利尿食物。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若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血尿、发热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