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内光点增粗通常不可怕,多数是良性病变或生理性改变的表现,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肝内光点增粗常见于超声检查报告,可能与脂肪肝、慢性肝炎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肝内光点增粗最常见的原因是肝脏脂肪浸润,即脂肪肝。长期高脂饮食、肥胖或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超声下呈现光点增粗。这种情况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和控制体重,多数可逐渐改善。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轻度肝区不适或乏力,但通常不会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慢性肝炎也可能导致肝内光点增粗,尤其是长期存在的轻度炎症反应。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或双环醇片。
少数情况下,肝内光点增粗可能与早期肝硬化或肝纤维化相关。这类患者往往有长期肝病史,如乙肝病毒感染或酒精性肝病,超声可能同时显示肝脏形态改变或门静脉增宽。需要进一步完善肝弹性检测或血液纤维化指标评估。极少数情况下,弥漫性肝癌也可能表现为肝内光点增粗,但通常伴随甲胎蛋白升高及其他影像学异常。若出现明显消瘦、黄疸或腹水等症状,需高度警惕。
发现肝内光点增粗无须过度紧张,但应结合肝功能、病毒学检查及其他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建议避免饮酒、控制体重并定期复查超声。若伴随转氨酶升高或其他异常指标,需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滥用药物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