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君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乳腺外科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属于乳腺良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易与乳腺癌混淆,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与乳腺导管阻塞、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乳腺导管内脂质分泌物滞留导致导管扩张,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浆细胞浸润形成特征性病理改变。部分患者存在催乳素水平异常或既往哺乳期乳腺炎病史。
早期表现为单侧乳房无痛性肿块或乳头淡黄色黏稠溢液,进展期可出现乳房皮肤红肿、压痛,严重者形成脓肿或瘘管。约三成患者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症状常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月到数年。
除体格检查外,需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影像学检查。超声可见导管扩张伴周围低回声区,钼靶可能显示乳腺结构扭曲。确诊需通过空心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及导管周围炎性改变。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减轻炎症反应,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继发感染。慢性期可尝试他莫昔芬片调节雌激素水平。合并脓肿时需穿刺引流并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
对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瘘管的患者,建议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范围较大者可能需行皮下乳腺切除术,术中应彻底清除病变导管系统。术后需配合短期激素治疗预防复发。
患者日常应避免挤压乳房,穿着宽松内衣减少局部刺激。饮食需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建议每月进行乳房自检,出现乳头溢液或新发肿块时及时复查乳腺超声。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监测激素水平变化。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哺乳方式,预防乳腺导管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