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偏低是什么原因

3.26万次浏览

李婷婷 副主任医师

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体温偏低可能由环境因素、代谢异常、药物影响、内分泌疾病或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正常人体温低于36摄氏度时需警惕病理状态,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败血症等疾病相关。

1、环境因素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可导致体温下降,表现为手脚冰凉、寒战等症状。此时应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饮用温热水,使用毛毯包裹保暖。老年人与婴幼儿因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发生,冬季需注意室内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

2、代谢异常

营养不良或过度节食导致热量摄入不足时,可能出现基础代谢率降低。常见于长期蛋白质缺乏人群,伴随乏力、水肿等症状。建议每日保证足够热量摄入,可适当增加坚果、全脂牛奶等高能量食物,严重者需静脉补充营养液。

3、药物影响

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片、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片等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用药期间出现体温低于35.5摄氏度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调整剂量或更换为对体温影响较小的药物。

4、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常表现为持续低体温、畏寒、嗜睡。需通过血液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也可能出现体温下降,需立即补充糖分。

5、严重感染

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可能导致反常性低体温,这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患者往往伴随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皮肤花斑等症状。需紧急住院进行血培养检查,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联合液体复苏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寒冷暴露,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热量。老年人建议定期监测体温,糖尿病患者外出需随身携带糖果。使用可能影响体温的药物时,应每周测量2-3次腋下体温并记录。若体温持续低于36摄氏度超过24小时,或伴随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症状,须立即至急诊科就诊。冬季居家可准备电子体温计进行动态监测,体温过低时可饮用姜茶等温热饮品帮助提升核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