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受伤后一般需要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最迟不超过72小时。破伤风针的有效性与受伤后的时间、伤口污染程度等因素有关。
破伤风针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破伤风梭菌感染,这种细菌在缺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受伤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效果最佳,此时疫苗能够刺激机体快速产生抗体,中和可能存在的破伤风毒素。超过24小时后注射,虽然仍有一定预防效果,但保护作用会逐渐降低。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被生锈金属划伤时,破伤风感染风险较高,更应尽早注射。注射前需评估伤口情况,必要时配合清创处理。
受伤后超过72小时才考虑注射破伤风针的情况较为少见,此时破伤风梭菌可能已在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单纯注射疫苗难以完全预防发病。但对于高风险伤口,即使超过72小时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毒素。特殊情况下,如伤口持续存在感染风险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需要延长预防时间窗。
受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去除污染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泥土、灰尘等可能含有破伤风梭菌的物质。定期观察伤口变化,如出现肌肉僵硬、咀嚼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未完成基础免疫接种的人群,应按计划补种破伤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