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绒毛管状腺瘤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定期随访、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绒毛管状腺瘤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期炎症刺激、基因突变、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内镜下切除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绒毛管状腺瘤,通过结肠镜或胃镜直接切除病灶。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内镜下切除后需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是否有复发迹象。内镜下切除后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一般可自行停止。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较大、有恶变倾向或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的绒毛管状腺瘤。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可选择局部切除或肠段切除。手术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范围。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手术切除后可能出现肠粘连、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定期随访是绒毛管状腺瘤治疗的重要环节,可及时发现复发或新发病灶。建议术后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连续3年无异常后可延长间隔。随访期间如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治愈率。随访内容包括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调整饮食有助于预防绒毛管状腺瘤复发。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能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饮食调整需长期坚持,配合其他治疗措施效果更佳。
药物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塞来昔布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二甲双胍片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抗炎、调节代谢等途径抑制肿瘤生长。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目前药物治疗证据有限,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绒毛管状腺瘤患者术后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限酒,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治疗和随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