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中寒腹疼可通过热敷腹部、调整饮食、服用温中散寒药物、按摩穴位、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小儿中寒腹疼通常由外感寒邪、饮食生冷、脾胃虚寒、肠道痉挛、急性胃肠炎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隔着衣物敷于患儿脐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改善因受寒导致的阵发性绞痛。操作时家长需全程监护,避免烫伤皮肤,每日可重复进行2-3次。
立即停止食用冷饮、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改为少量多次饮用生姜红糖水或小米粥等温性流食。建议家长准备山药红枣粥、胡椒猪肚汤等具有温中健脾功效的膳食,食物温度应保持在38-40摄氏度,喂养时注意观察患儿耐受情况。
可遵医嘱使用丁桂儿脐贴外敷神阙穴,其含有的丁香、肉桂等成分能温通经络。或服用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这类药物含有白术、茯苓等成分,适合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若伴有腹泻可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家长可用拇指顺时针轻揉患儿中脘穴(脐上4寸)和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力度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推拿手法应轻柔缓慢,配合捏脊疗法从尾椎至大椎穴提捏3-5遍,有助于振奋阳气、驱散寒邪。
当腹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出现呕吐、发热、血便等症状时,家长需立即带患儿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急腹症,必要时会开具解痉药如颠茄片或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穿着棉质护肚兜,睡眠时加盖薄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冬季可常备暖宝宝贴于衣物外层。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出汗后要及时擦干避免再次受凉。建议定期观察患儿大便性状,记录腹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若反复发作应进行过敏原检测或肠道菌群检查,排除潜在病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