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引起鼻窦炎主要与病毒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炎症扩散等因素有关。感冒可能导致鼻窦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堵塞鼻窦开口,引发鼻窦炎。
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这些病毒可直接侵袭鼻窦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后,鼻窦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可能诱发急性鼻窦炎。患者可能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
存在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结构异常时,感冒更容易导致鼻窦引流受阻。鼻腔结构异常可能影响鼻窦正常通气引流功能,使感冒时产生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增加鼻窦炎发生概率。这类患者感冒后可能出现面部胀痛、嗅觉减退等症状。
感冒期间机体免疫力降低,可能使鼻窦局部防御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时,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受损,清除病原体的能力降低,有利于细菌定植繁殖。这种情况常见于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发热、脓性鼻涕增多。
感冒后继发细菌感染是引起鼻窦炎的重要原因。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些细菌可沿鼻腔进入鼻窦,在分泌物淤积的环境中大量繁殖。细菌性鼻窦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
感冒引起的鼻腔炎症可能通过自然通道扩散至鼻窦。鼻腔与鼻窦黏膜相延续,感冒时鼻腔炎症可通过窦口向鼻窦蔓延,导致全组鼻窦受累。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剧烈头痛、面部压痛、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并发眼眶或颅内感染。
感冒期间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避免用力擤鼻。如出现持续头痛、发热、脓涕等症状超过10天,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鼻窦CT检查,并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黏液促排剂或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