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水肿、嗜睡等症状。新生儿溶血病通常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逐渐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升高。黄疸程度与溶血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家长需密切观察黄疸变化,及时就医检测胆红素水平。
贫血表现为皮肤苍白、喂养困难、心率增快等症状。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贫血程度可从轻度到危及生命不等,严重时需要输血治疗。医生会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和临床表现决定治疗方案。
肝脾肿大是溶血病常见体征,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髓外造血。体检可触及肝脏和脾脏增大,质地偏硬。肝脾肿大程度与溶血持续时间相关,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和消化功能。影像学检查可评估肝脾肿大程度。
水肿多出现在严重溶血病例,表现为全身性水肿或局部肿胀。低蛋白血症和心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水肿发生。水肿提示病情较重,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纠正低蛋白血症。监测体重变化有助于评估水肿程度。
嗜睡可能是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提示病情危重。高胆红素血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意识状态改变。出现嗜睡症状需立即就医,防止不可逆脑损伤。医生会评估神经系统症状并采取紧急干预措施。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家长应注意观察喂养情况、精神状态和皮肤颜色变化。保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低体温加重病情。按医嘱进行蓝光治疗或输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胆红素水平。提倡母乳喂养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