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与溶血性贫血、吉尔伯特综合征、肝炎等因素有关。胆红素代谢异常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乏力等症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可能伴随贫血、脾肿大。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或进行脾切除术。家长需注意患儿有无面色苍白、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
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酶缺陷导致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属于良性病变。通常因饥饿、感染等应激状态诱发,表现为间歇性巩膜黄染,无须特殊治疗。建议规律饮食避免诱发因素,肝功能检查可辅助诊断。
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摄取转化功能,造成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双相升高。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见,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需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联苯双酯滴丸保肝治疗。
结石或肿瘤压迫胆管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但长期梗阻可继发肝细胞损伤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典型症状包括陶土样便、皮肤瘙痒,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需手术解除梗阻,如胆总管探查术。
异烟肼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代谢产物损害肝细胞功能。停药后多数可恢复,严重时需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脏。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
日常需避免饮酒、高脂饮食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出现持续黄疸或乏力应及时就医。血常规、肝功能、超声等检查可帮助鉴别病因,遗传性疾病患者需进行家族筛查。胆红素轻度升高且无症状者可短期观察,显著升高或伴随其他指标异常需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