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高发人群

2.11万次浏览

李婷婷 副主任医师

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白血病高发人群主要包括长期接触苯类化学物质者、接受过放射治疗者、有白血病家族史者、唐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患者以及免疫功能异常者。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

1、化学暴露

长期接触苯及含苯有机溶剂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显著升高。苯作为明确的一类致癌物,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破坏造血干细胞DNA,诱发骨髓异常增生。常见于石油化工、制鞋、油漆等行业从业者,建议此类职业人群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工作时严格做好防护措施。

2、辐射暴露

大剂量电离辐射是公认的白血病诱因,包括核事故受害者、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以及放射科医务人员。辐射可导致造血细胞染色体畸变,日本广岛原子弹幸存者的白血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0倍。现代放疗技术已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但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时仍需警惕继发白血病的风险。

3、遗传因素

具有白血病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3-5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范可尼贫血、布卢姆综合征患者更易发展为白血病。唐氏综合征患儿发生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概率是正常儿童的150倍,这类患者需从儿童期开始定期监测血液指标。

4、病毒感染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可直接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相关。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缺陷更易发生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注意预防病毒感染并监测异常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等症状。

5、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白血病风险升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可能出现药物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长期免疫抑制会削弱机体对癌变细胞的监控能力。这类人群应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避免过度免疫抑制。

预防白血病需避免接触苯类化合物和电离辐射,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可能对造血系统有保护作用。出现持续乏力、皮下瘀斑、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血液科,早期诊断可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