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的症状

1.93万次浏览

李婷婷 副主任医师

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黏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贫血、肝脾肿大等。溶血性黄疸通常由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1、皮肤黏膜黄染

溶血性黄疸最典型的症状是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通常首先出现在巩膜,随后扩散至面部、躯干和四肢。黄染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轻度溶血可能仅表现为巩膜轻度黄染,重度溶血则全身皮肤明显发黄。这种黄染在自然光线下更容易观察,可能与光照不足时的肤色变化混淆。

2、尿液颜色加深

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会明显加深,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这是由于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在肝脏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后,部分从尿液中排出所致。尿液颜色变化通常早于皮肤黄染出现,可作为早期观察指标。尿液检查可发现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水平升高。

3、粪便颜色变浅

溶血性黄疸患者的粪便颜色可能变浅,呈现陶土色。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肠道内胆红素减少所致。粪便颜色变化程度与胆道梗阻程度相关,完全性梗阻时粪便呈灰白色。观察粪便颜色变化有助于判断黄疸类型和严重程度。

4、贫血相关症状

溶血性黄疸常伴随贫血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表现。贫血程度与溶血速度和持续时间相关,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更为明显。血液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

5、肝脾肿大

长期溶血可导致肝脾代偿性肿大,体检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脾肿大在慢性溶血性疾病中更为常见,可能与脾脏对异常红细胞的过度清除有关。肝脾肿大程度与疾病进程相关,严重时可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症状。

溶血性黄疸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溶血。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肝脏负担。建议定期监测黄疸指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明确病因的溶血性黄疸,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