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曹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呼吸内科
发热4天不退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干预、病因排查、住院观察等方式处理。持续发热可能与感染、免疫性疾病、肿瘤、中暑、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辅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损伤。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摄氏度,穿着透气棉质衣物。
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适量饮用椰子水、米汤等含电解质液体。观察尿量及颜色,若6小时无排尿需就医。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或阿司匹林肠溶片。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禁用尼美舒利等儿童禁忌药物。
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伴随咳嗽需拍胸片排除肺炎,头痛呕吐需做脑脊液检查。长期发热要筛查结核抗体、自身免疫指标等。
出现意识模糊、皮疹、抽搐或体温持续超过40摄氏度应立即住院。婴幼儿、孕妇及基础疾病患者发热超过72小时需留院监测。严重脓毒症需ICU级生命支持治疗。
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每4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波动曲线,注意有无新发症状。退热后仍要观察3天,避免剧烈运动。体温反复或伴随其他症状时需完善血培养、影像学等检查。慢性病患者发热期间要监测原发病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