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风寒和风热是中医对感冒的两种常见分型,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原则。风寒感冒多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风热感冒则由外感风热邪气导致,常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等表现。治疗风寒需辛温解表,风热则需辛凉解表。
风寒感冒多因气温骤降或受凉后风寒邪气侵袭体表,寒性收引导致毛孔闭合,卫阳被遏。风热感冒常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温度较高环境,风热邪气从口鼻或皮毛侵入,热性升散使腠理开泄。两者虽同为外感病邪,但寒热性质截然相反。
风寒感冒以恶寒明显为特征,患者常蜷卧喜暖,发热温度通常不超过38℃,伴有肌肉关节酸痛、喷嚏频作、咳痰稀白。风热感冒则以咽喉红肿疼痛为主诉,体温可达38.5℃以上,伴随口干欲饮、头胀面赤、咳痰黄稠,部分患者可见扁桃体化脓。
风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象浮紧;风热证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观察舌象与脉象是中医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风寒患者脉管收缩故脉紧,风热患者血流加速故脉数。
风寒感冒需选用辛温解表类方剂,如荆防败毒散、麻黄汤,常用药物包括麻黄、桂枝、紫苏叶等。风热感冒应使用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解表剂,主要成分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误用寒凉药治风寒或温热药治风热均可能加重病情。
风寒感冒宜饮姜糖水、葱白粥等温性食物,注意保暖避风;风热感冒可适量食用梨汁、绿豆汤等清热之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两者均需避免劳累,风寒者可用艾叶泡脚发汗,风热者可用金银花露漱口缓解咽痛。
区分风寒风热对正确用药至关重要,若自行调理2-3天未缓解或出现高热惊厥、胸闷气促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日常应注意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练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增强卫外功能。风寒初起可用吹风机热风灸大椎穴,风热初期可按摩曲池穴辅助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