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青光眼疼痛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减压、体位调整、情绪管理等方式缓解,多由眼压升高引起。
降眼压药物是缓解青光眼疼痛的核心手段。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能减少房水生成,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可促进房水排出。急性发作时需静脉注射高渗脱水剂甘露醇。用药需严格遵循眼科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药量。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通过虹膜打孔建立房水引流通道。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能改善小梁网排水功能。激光治疗创伤小,术后需定期监测眼压变化。
小梁切除术通过建立人工滤过通道持续降低眼压,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通过硅胶管分流房水至结膜下。术后需避免揉眼、低头等动作,防止滤过泡瘢痕化。
保持头部抬高30度卧位可减轻眼部淤血,睡眠时使用高枕。避免长时间俯身动作如系鞋带、园艺劳作。突发眼痛时可闭眼按压同侧耳屏前凹陷处,通过迷走神经反射短暂降低眼压。
焦虑情绪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加重眼压波动。疼痛发作时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分钟6-8次深缓呼吸。音乐疗法推荐聆听60-80拍/分钟的自然白噪音,持续20分钟能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青光眼患者日常需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内,分次少量饮用。避免在暗环境停留超过2小时,用眼时保持环境光线柔和。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步行,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禁用含咖啡因饮品及尼古丁制品,饮食注意补充蓝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的深色果蔬。突发剧烈眼痛伴视力下降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