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小儿脑积水需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治疗,主要与脑室扩大程度、颅内压增高速度、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性、病因类型以及患儿年龄等因素相关。
轻度脑室扩大且无临床症状时可暂观察,定期通过头颅超声或核磁共振监测。若脑室进行性扩张伴随头围异常增长,需考虑外科干预。生理性脑积液吸收异常是常见诱因,可通过分流手术缓解。
急性颅内压升高出现呕吐、嗜睡等症状时需紧急处理。与先天性导水管狭窄或颅内出血有关时,侧脑室穿刺引流可快速降压。慢性进展者可能伴随视乳头水肿,需神经外科评估手术指征。
运动发育迟缓或认知倒退提示需积极治疗。脑实质受压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改善预后。部分患儿合并脊髓脊膜膨出,需联合修复手术。
肿瘤压迫或感染后粘连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需解除原发病因。交通性脑积水可尝试乙酰唑胺等药物减少脑脊液分泌,药物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
婴幼儿颅缝未闭合时代偿能力较强,但进行性头围增大超过正常生长曲线百分位时仍需治疗。大龄儿童颅骨钙化后更易出现高压症状,手术干预比例更高。
日常需监测头围变化与发育里程碑,避免剧烈头部晃动。营养补充注重维生素D与优质蛋白摄入,康复训练应针对运动障碍早期介入。定期随访评估包括眼底检查、发育商测试及影像学复查,未手术者每3个月复查超声,术后需警惕分流管感染或梗阻并发症。哺乳期母亲可增加亚麻籽油等抗炎食物摄入,减少环境毒素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