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甲亢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绝对遗传病,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遗传因素约占发病风险的20%-30%,环境因素如压力、感染等同样重要。
家族中有甲亢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会增高,尤其是一级亲属。目前已发现部分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但基因检测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备孕或怀孕期间可通过监测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降低风险。
甲亢治疗选择需结合病情分期和患者个体差异。轻度甲亢可优先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血常规。中重度患者可考虑放射性碘131治疗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后需终身补充左甲状腺素钠。85%以上的患者在1-2年规范治疗后能达到临床治愈。
治疗期间应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每月需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关注心悸、多汗等症状变化。合并突眼症状者需使用人工泪液保护角膜,睡前抬高头部减轻水肿。保持情绪稳定和充足睡眠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甲亢患者康复后仍需每年复查甲状腺功能,妊娠期女性应加强监测。日常可进行瑜伽、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若出现体重骤减、手抖等症状反复,需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合并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建议每两年进行骨密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