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是怎么引起的

7.04万次浏览

杨小凡 主任医师

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小儿厌食症可能由饮食习惯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肠道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原发病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食习惯不良:

长期进食高糖零食、用餐时间不规律、强迫喂食等不良习惯易导致食欲减退。需培养固定进餐时间,减少餐间零食,营造愉快用餐环境,鼓励自主进食。避免边玩边吃或追喂等行为。

2、微量元素缺乏:

锌、铁、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不足会影响味觉敏感度和消化酶活性。可通过食用瘦肉、动物肝脏、牡蛎等富锌食物,配合深色蔬菜补充铁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

3、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调或慢性便秘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影响食欲。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环境,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症状持续需排除乳糖不耐受等器质性问题。

4、心理因素:

焦虑、压力或亲子关系紧张可能形成条件性拒食。家长应避免就餐时训斥,可通过游戏化解进食对抗,严重者需儿童心理医生介入进行脱敏治疗。

5、疾病因素:

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等原发病有关,通常伴随生长发育迟缓、呕吐等症状。需完善胃镜、激素检测等专项检查,针对性治疗基础疾病。

日常可给予山楂、鸡内金等药食同源食材促进消化,餐前适量运动增加饥饿感,记录进食日记监测营养摄入。注意避免频繁更换食谱造成压力,对持续体重下降或伴随发热、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两岁以上儿童每周可安排2-3次亲子烹饪活动增强进食兴趣,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高能量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