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慢性鼻窦炎需综合治疗,以药物和鼻腔护理为主,多数患者症状可有效控制。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减轻黏膜水肿和炎症。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清除分泌物,改善纤毛功能,建议每日1-2次。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或克拉霉素。合并过敏者需联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有助于稀化分泌物。
经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伴鼻息肉或解剖异常者需考虑鼻内镜手术。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可开放窦口引流通道,切除病变黏膜并矫正鼻中隔偏曲。球囊扩张术适用于上颌窦自然口狭窄病例,较传统手术创伤更小。术后需坚持3-6个月的鼻腔冲洗和复诊,防止术腔粘连和复发。
保持环境湿度40%-60%,避免粉尘和冷空气刺激。游泳时佩戴鼻夹防止呛水,感冒后及时处理以防加重鼻窦堵塞。吸烟者需戒烟,烟草烟雾会加剧黏膜损伤。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可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如猕猴桃、牡蛎等。
慢性鼻窦炎患者宜低糖饮食以减少黏膜炎症反应,可适量食用生姜、大蒜等天然抗炎食物。瑜伽呼吸练习有助于改善鼻通气,每天早晚各10次腹式呼吸训练。枕头抬高15-20厘米睡眠能促进鼻窦引流,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预防冷空气诱发症状。需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合并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时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