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慢性鼻窦炎可能由鼻腔结构异常、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物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先天或后天结构问题会阻碍鼻窦引流,导致分泌物滞留引发炎症。这类患者可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解剖结构,术后配合鼻腔冲洗减少复发。
病毒或细菌反复侵袭鼻窦黏膜会破坏纤毛功能,常见于感冒后未彻底治愈的情况。急性发作期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慢性期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黏膜水肿堵塞窦口。除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严重者需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长期暴露于粉尘、甲醛等污染物会损伤鼻窦黏膜屏障。建议佩戴防护口罩,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清洁鼻腔,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减少刺激。
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易继发真菌性鼻窦炎。需基础病控制配合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必要时行鼻窦清创手术。
日常需保持鼻腔湿润,每日用40℃生理盐水熏蒸鼻腔10分钟,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冬季注意颈部保暖,游泳时佩戴鼻夹防止呛水,症状持续超过12周应及时进行鼻窦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