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能治好吗

董兆如 副主任医师

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内胆管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胆汁淤积、胆道感染、胆道畸形、寄生虫感染、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胆汁淤积:胆汁淤积可能导致结石形成,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治疗可通过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每日三次,促进胆汁排泄,减少结石形成。

2、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能引发炎症,促进结石生成。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每日两次静脉注射,控制感染,减少结石风险。

3、胆道畸形:胆道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形成结石。治疗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胆道成形术,改善胆道结构,促进胆汁排泄。

4、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如肝吸虫感染可能导致胆道炎症和结石。治疗可使用吡喹酮25mg/kg口服,驱除寄生虫,减少结石生成。

5、代谢异常:代谢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改变,形成结石。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改善代谢状况。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需结合个体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改善胆道功能。定期复查,监测结石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