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具体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检查、血液检查和肝功能评估。
1、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通过超声波可以观察到胆管内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同时还能评估胆管扩张情况。超声检查对小结石的敏感性较高,但对胆管深部结石的显示可能有限。
2、CT扫描: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态和分布,尤其是对于钙化结石的诊断效果较好。CT还可以评估肝脏和胆管的整体结构,帮助发现并发症如胆管炎或肝脓肿。增强CT扫描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
3、MRI检查:MRI特别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MRCP能够清晰地显示胆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对非钙化结石的诊断敏感性较高。MRI检查无辐射,适用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指标和炎症标志物的检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常出现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提示胆管梗阻。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提示合并感染。
5、临床表现:肝内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和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长期结石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引起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减少结石形成风险。定期复查和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