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热通常持续1-2天,实际恢复时间与个体免疫反应强度、基础健康状况、疫苗类型、体温管理措施及合并症处理等因素有关。
疫苗接种后发热是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正常生理反应。流感疫苗中的灭活病毒成分会刺激免疫系统,引发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释放,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这种反应多出现在接种后6-24小时,体温通常不超过38.5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
既往有慢性炎症性疾病或免疫异常者可能出现更强反应。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病患者或过敏体质人群,接种后发热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至3天,需监测是否伴随淋巴结肿大或关节疼痛等异常表现。
四价疫苗较三价疫苗含更多抗原成分,部分人群反应更明显。鼻喷减毒活疫苗在儿童中引发发热的概率略高于肌肉注射灭活疫苗,但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均经过严格验证,发热反应通常在48小时内消退。
正确使用退热措施可缩短不适期。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推荐温水擦浴、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超过38.5摄氏度且伴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洛索洛芬等药物干预。
需鉴别疫苗反应与偶合感染。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寒战、脓涕等感染征象,可能为接种期间潜伏的呼吸道感染发作,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排除细菌性扁桃体炎、肺炎链球菌感染等疾病。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优先选择南瓜粥、百合银耳羹等清热食材。观察期间建议每日3次监测腋温,记录发热起止时间与峰值温度。儿童可准备退热贴备用,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补水与电解质平衡。出现持续嗜睡、呕吐或皮疹扩散等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