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可通过药物控制、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通常由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癫痫、低钠血症等因素引起。

1、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可能与血液分解产物刺激血管壁、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加重、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可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50ml,静脉滴注、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静脉注射等药物缓解痉挛。

2、脑积水:脑积水可能与血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脑室系统受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治疗可通过脑室穿刺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手术方式缓解症状。

3、再出血:再出血可能与动脉瘤破裂、血压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意识丧失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1g,静脉注射止血,必要时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术。

4、癫痫:癫痫可能与脑组织损伤、血肿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治疗可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400mg,静脉注射、苯妥英钠片100mg,口服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5、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脑耗盐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治疗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补充高渗盐水3%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等方式纠正电解质紊乱。

日常护理中,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饮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康复期可进行适度的肢体功能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