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通过药物控制、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动脉瘤破裂、脑外伤、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1、药物控制:尼莫地平片每日三次,每次30毫克,用于预防脑血管痉挛;氨甲环酸注射液每日一次,每次1克,用于止血;甘露醇注射液每日两次,每次125毫升,用于降低颅内压。药物控制是治疗的基础,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2、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夹闭动脉瘤,防止再次出血;血管内栓塞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阻断血流。手术治疗是根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3、康复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肉收缩等,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语言训练通过发音练习、对话交流等,恢复语言功能;认知训练通过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等,改善认知能力。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
4、生活护理: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生活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需家属配合执行。
5、心理疏导: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情感支持;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增强信心;指导家属与患者沟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心康复。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脂肪摄入量不超过50克;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危险因素;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