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环境调节、症状监测、及时就医等方式预防发作。该症状通常由体温骤升、遗传易感性、感染诱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能通过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退热贴可选择性贴敷于额头或太阳穴,避免覆盖口鼻影响呼吸。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腘窝,单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
2、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等退热药。给药间隔需严格遵循说明书,24小时内对乙酰氨基酚不超过4次。既往有惊厥发作的患儿可考虑在发热初期预防性用药。
3、环境调节:保持室温22-24℃有利于机体散热,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穿着纯棉透气衣物,盖被厚度以手脚微凉、颈背温热为宜。避免包裹过严导致热量蓄积,每小时开窗通风5分钟。
4、症状监测:记录发热曲线图有助于判断热峰规律,重点关注体温上升期的寒战表现。观察有无眼球上翻、四肢强直等先兆症状,发作时计时并拍摄视频供医生参考。恢复期注意意识状态和肌张力变化。
5、及时就医:反复惊厥或单次发作超过5分钟需急诊处理,排除脑炎、癫痫等继发病因。静脉注射地西泮可快速终止发作,脑电图检查建议在发作后48小时内进行。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需神经科随访。
日常护理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000-1500ml,推荐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食诱发胰岛素波动。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间较平日延长1-2小时。体温正常48小时后可逐渐恢复常规活动,但需避免游泳、攀岩等高风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