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强直性脊柱炎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紊乱、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危害包括脊柱强直、关节畸形、骨质疏松、眼部炎症、心肺功能受损等。
1、脊柱强直:疾病进展导致椎体融合,脊柱逐渐失去柔韧性形成“竹节样”改变。患者可能出现驼背畸形,严重时头部无法抬起影响视野,需通过游泳、牵引训练延缓进展。
2、关节畸形:髋关节、膝关节等外周关节易受累,软骨破坏导致关节间隙狭窄。可能出现行走困难、下蹲受限等功能障碍,建议使用拐杖减轻负重,必要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3、骨质疏松:慢性炎症加速骨量流失,椎体压缩风险增加3-4倍。轻微外伤可能导致骨折,需定期检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
4、眼部炎症:约30%患者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眼红、畏光、视力模糊。可能与HLA-B27抗原相关,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严重时需球结膜下注射治疗。
5、心肺损害:晚期可能引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纤维化。胸廓活动受限导致肺活量下降,出现气促、心悸等症状,需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保持低淀粉饮食,减少肠道菌群异常激活;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睡眠时选择硬板床避免脊柱弯曲;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变化,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