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脊髓型颈椎病可通过颈部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牵引疗法、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保守治疗。该病通常由颈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先天性椎管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引起。
1、颈部制动:佩戴颈托限制颈椎活动是基础治疗手段,可减少脊髓压迫和炎症反应。软质颈托适用于轻度症状,硬质颈托用于急性期严重疼痛。需每日佩戴8-12小时,持续2-4周,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肌肉萎缩。
2、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通过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脉冲射频能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临床常用剂量为40-60mA,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配合超声波治疗可促进水肿吸收,但需避开椎动脉区域。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能缓解神经根水肿,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改善颈肌痉挛。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可促进神经修复,用药周期通常为4-8周。严重疼痛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4、牵引疗法:采用枕颌带牵引,重量从3kg逐步增至7kg,每次20分钟,角度保持颈椎前屈15°。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牵引导致椎间盘突出加重。配合动态牵引仪效果更佳。
5、生活方式调整:睡眠时使用颈椎枕维持生理曲度,工作台高度调整至视线平视电脑屏幕。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每40分钟做颈部后仰训练。游泳和八段锦能增强颈背肌群力量。
保守治疗期间应监测肢体麻木、步态不稳等脊髓压迫进展症状,定期复查颈椎MRI评估脊髓信号变化。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质,推荐摄入三文鱼、菠菜、核桃等食物。适度进行颈椎抗阻训练,如弹力带颈部后伸练习,但需避免快速转头等危险动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