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是什么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由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韧带肥厚、先天性椎管狭窄、外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缓解、手术减压、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是常见病因,可能与长期低头、颈部劳损有关。患者常出现上肢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急性期需颈托固定,慢性期可通过颈椎牵引减轻压迫,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转头动作。

2、骨赘形成:颈椎骨质增生形成的骨刺侵入椎管,多与年龄增长、关节退变相关。典型表现为精细动作障碍如扣纽扣困难、束带感。建议低枕睡眠,配合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增厚使椎管容积减少,常见于糖尿病、氟骨症患者。疾病进展期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采用脉冲射频治疗减轻神经水肿,游泳等水中运动可减少颈椎负荷。

4、先天性椎管狭窄:发育性椎管径线较小者更易出现脊髓受压,轻微外伤即可诱发症状。磁共振检查可明确狭窄程度。建议避免颈部过伸动作,选择蛙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颈肌力量。

5、外伤因素:车祸、坠落等外力导致颈椎骨折脱位,直接损伤脊髓组织。急性期需急诊手术解除压迫,后期通过高压氧、神经电刺激促进功能恢复,使用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

日常应保持颈椎中立位,使用符合颈曲的记忆枕,办公时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的鱼类、鸡蛋,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避免盲目推拿造成二次损伤。规律进行颈部核心肌群训练,如弹力带抗阻练习,每周3次有氧运动维持脊柱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