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脊髓型颈椎病可通过颈部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由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外伤、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精细动作障碍等症状。
1、颈部制动:减少颈部活动可避免脊髓进一步受压,建议使用颈托固定,避免突然转头或低头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
2、物理治疗:颈椎牵引可扩大椎间隙减轻压迫,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暴力按摩或不当推拿加重损伤。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缓解神经根水肿,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2改善神经功能。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可用于缓解颈部肌肉痉挛。
4、手术治疗: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适用于多节段狭窄。手术指征包括进行性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损害。
5、康复训练:术后需进行渐进式肢体功能锻炼,如握力球训练手部精细动作,平衡垫练习改善步态稳定性。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神经修复。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每40分钟进行颈部后仰拉伸。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牛奶、深绿色蔬菜。游泳、八段锦等运动有助于增强颈背肌群力量,出现肢体无力加重或二便失禁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