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化脓性中耳炎通常不会自愈,需通过抗生素治疗、耳部清洁护理、鼓膜修复手术等方式干预。该疾病可能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炎症、鼓膜穿孔、免疫力低下、耳道异物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化脓性中耳炎多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引发,可能与鼻腔分泌物逆流、游泳呛水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急性期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上呼吸道炎症:感冒或鼻炎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使病原体侵入中耳腔。建议通过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蒸汽吸入等方式缓解鼻塞,避免用力擤鼻。儿童患者需注意腺样体肥大问题。
3、鼓膜穿孔:持续感染可能造成鼓膜破损,导致脓液外溢。小穿孔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促进愈合,大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潜水。
4、免疫力调节:糖尿病患者、化疗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反复发作。建议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慢性患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复发。
5、耳道护理:避免使用棉签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出现耳道流脓时,可用医用双氧水轻柔清洁外耳道,但不可自行冲洗中耳腔。儿童哺乳时应保持头部抬高姿势。
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急性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脓液逆流。饮食宜选择高蛋白的鱼类、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颅内并发症。慢性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听力检查,监测病情进展。